豫中禾968是由河南省豫中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,作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的重要栽培品种,近年来凭借其高产稳产、抗逆性强等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崭露头角。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(审定编号:国审玉20210430),2022年又通过河南省审定(豫审玉20220021),成为兼具国家与省级"双认证"的明星品种,在河南、山东、河北等黄淮海流域夏播区推广面积逐年扩大。一、品种特性与农艺表现豫中禾968属中早熟杂交玉米,夏播生育期101-103天,株型紧凑,平均株高265厘米,穗位高98厘米,茎秆坚韧呈深紫色,具有典型的抗倒伏特征。其果穗呈筒形,穗长18-22厘米专业配资网站,穗行数14-16行,籽粒黄色、半马齿型,出籽率高达90.3%,千粒重约328克。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,该品种粗蛋白含量9.82%,粗脂肪4.01%,粗淀粉75.12%,达到国家饲料用玉米品质标准。在抗性方面,经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鉴定,豫中禾968表现出色:抗小斑病(病级3级)、中抗弯孢叶斑病(5级)、高抗锈病(1级),对穗腐病和茎腐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郑单958。2023年河南省农科院在商丘试验站的抗涝性测试中,该品种在持续强降雨环境下仍保持85%以上的成穗率,展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。 二、产量表现与栽培要点在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中,豫中禾968三年平均亩产达786.5公斤,较对照郑单958增产8.3%;2020年生产试验中,最高亩产记录出现在山东潍坊,达到912.6公斤。河南省2021-2022年多点示范显示,该品种在豫东砂质土壤和豫西丘陵旱地均表现稳定,平均亩产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6.8%-11.2%。栽培技术方面,该品种适宜6月上中旬播种,建议密度控制在4000-4500株/亩。播种前需精细整地,施足底肥(建议亩施复合肥40-50公斤)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-20公斤/亩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品种对锌肥敏感,缺锌地区应基施硫酸锌1-2公斤/亩。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研究表明,采用"种肥同播+滴水出苗"技术可使该品种增产12%以上。三、品种优势与市场表现相较于同类品种,豫中禾968具有三大核心优势:一是耐密植性强,在4500株/亩密度下仍能保持单株生产力;二是灌浆速度快,后期籽粒脱水速率较普通品种快15%-20%,有利于机械收获;三是抗逆谱广,2024年河北农业大学抗高温试验显示,在连续7天气温超过35℃条件下,其结实率仍保持82%以上。市场推广方面,豫中禾种业采用"企业+合作社+家庭农场"的推广模式,2024年销售季种子销量突破500万公斤,覆盖黄淮海地区280余个县市。据《中国种子贸易年报》统计,该品种2024年市场占有率已达黄淮海夏玉米区的6.8%,成为继郑单958、先玉335之后的新兴主导品种。种业分析师指出,其包装采用专利防伪技术(专利号ZL202320456789.0),每袋种子均附有二维码溯源系统,有效保障了农民用种安全。 四、种植案例与专家评价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种粮大户王建军2023年连片种植580亩豫中禾968,实收平均亩产达846公斤,创当地夏玉米单产纪录。"这个品种耐高温、抗倒伏,去年8月遭遇大风,周边地块倒伏严重,我的田里只有零星倾斜。"王建军在2024年全国玉米高产研讨会上分享道。安徽省亳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岩的试验数据显示,该品种与大豆3:2间作模式下,玉米亩产仍能保持700公斤以上,且大豆产量不受影响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玉米育种专家戴景瑞评价:"豫中禾968的成功在于将耐密性与抗逆性良好结合,其根系发达特征(单株根干重达38.6克)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。"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少昆建议,在黄淮海南部地区可适当早播以避开后期阴雨天气,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。 五、发展前景与品种局限随着国家"提单产"政策的推进,豫中禾968被列入2024-2025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名录。河南省计划2025年建设20个万亩示范方,推广"豫中禾968+精准调控"技术模式。不过,该品种在淮北部分地区表现对粗缩病抗性中等专业配资网站,需注意防治灰飞虱等传毒媒介。种子价格方面,2025年春播市场零售价约55-60元/袋(4400粒),较普通品种高出15%-20%,但农户反馈增产收益可抵消种子成本增加。未来育种方向上,豫中禾种业总经理周宏伟透露,公司正利用该品种为基础材料,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展抗穗粒腐病分子标记辅助选育,预计2026年推出升级品种。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,兼具高产、优质、宜机收特性的豫中禾968,有望成为黄淮海地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选择。
盈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